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田小利:一个铺路者(转载)

点击次数:

文:刘琳、施吉娜 张裕 胡曼婷 刘佳


  几个月前,科学技术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31个项目入选,其中,南昌大学荣获营养、运动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和干预作用专项。而项目负责人正是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及人类衰老研究所所长、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田小利。

  眨眼今年就是田小利来到南昌大学的第五年。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五年来,田小利以主动出击的一贯作风、在生命科学学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用自身的先进探索为后继者与社会发展铺路,在全新平台上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阶段。


源于机遇,践于行动

  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国内外名校,辗转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德国麦克斯·德尔布鲁克分子医学中心、美国克里福兰临床中心等知名的心脏医院工作,光鲜的教育背景、工作履历让人瞬间联想到学霸一词。但田小利坦言,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异,他只是靠勤奋和把握机遇,才有现在的一点成绩。

  田小利早期的科研和实践都是围绕心血管的遗传进行的,但回国后,受学校重托需要完成长寿老人的遗传研究。这项以长寿和衰老为研究主题的项目与心血管研究相距甚远,面对这些与自己研究领域截然不同的珍贵样品,田小利经过漫长的思考,发现这本是一个机会,一个将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结合起来研究的机会!最终,田小利选择将自己的研究聚焦在血管衰老这个新的领域。如此一来,既保留了原有的研究内容,又开拓了新的方向。机遇也是挑战。但既然确定了方向,只有一往无前。

  三年后,研究迎来收获,田小利与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毅教授联合研究组依托百岁老人研究,发现了两个与长寿相关的基因,这一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上。两个团队的联合,完成了我国百岁老人的全基因组遗传分析,发现多个与健康长寿相关的基因和遗传位点。

田小利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会上发言


改革势在必行

      “南昌大学对我的爱从来没有减少过。感激不言而喻,但现实中还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理念差距是田小利对南北两所高校的最大感受,理念的相对落后,会带来资源分配不合理、科研团队力量薄弱、难以有较大的科研成果等一系列后果。在其位谋其政,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田小利与学院领导班子将学院划分为了4个研究所,即植物研究所、水产研究所、生态研究所和人类衰老研究所;通过教授委员会评审建立了16个科研团队。推行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以项目经费成本核算为核心进行财力资源配置、以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为核心进行物力资源配置。

  这种科研管理机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每个研究所有了更凝练的科学方向,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在研究所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凝练科学问题是田小利极其看重的,没有科学问题,就是没有灵魂。他认为学者应该持着我这一辈子就解决这么一个问题的科学信念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他是这样认为的,他也是这样做的。选择了血管衰老这块领域,就咬定青山不放松,孜孜不倦地在这个领域践行。

  另外一个影响就是因为空间和平台共享,节约出了一定的空间,为人才招聘打下基础!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空间紧缺的学院,这个改革非常重要!为了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共享机制,田小利团队又推出了零消耗零收费共享保险原则”——给大型仪器上保险。如此一来在确保资源共享的同时,解决了仪器损坏后维修的后顾之忧。

田小利(右二)和研究所成员交谈


      “化院为所的改革,让生科院焕发了新的科研活力。从事科学研究是不能搞单干的,让大学里的老师都归属到团队里去,极大地调动了整个学院科研的积极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夏斌教授如是评价道。

  而一系列的共享改革,则让海外专家们都赞叹不已,很多人甚至对能够在南昌看到这种模式的实验室表示惊讶。美中友好促进会上,哈佛大学等科研团队来学院参观,认为这里的共享模式及硬件平台和他们不相上下。

      20191月,在科睿唯安公布的ESI学科排名数据中,南昌大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专业首次跻身世界排名前1%,成为学校7ESI排名前1%的学科;2020年,田小利带领的团队成功获批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为学院再添光彩。

      “传、帮、带、拉田小利这样概括他来生科院的目标。五年里,他始终坚持革新变旧,把世界先进思想理念融入生科院的变革发展中,不断为生科院注入新的活力,破浪前行,以今天的改革为明天的发展铺路。


是先行者也是铺路人

  田小利常常在全院大会上说:我们这个班子是为学院发展铺路的,是为学院的腾飞铺路。在他看来,铺路就是把一个好的大学、好的学院所必备的东西都给准备好,这是一个极其长远的工程。

  对于学生,田小利注重培养兴趣与实践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铺路。田小利对学生的培养不是毫无温度的应试培养,更不是唯成绩论。他坚信学习成绩并非判断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兴趣与实践能力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我想进实验室。三年前,还是大一新生的生物科学17级的小颖(化名)对神经学十分感兴趣,一心想到实验室参与研究。她连续三次拜访神经所,但不巧的是,她都没能找到那位她所仰慕的神经学教授。一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她在生科院闲逛,无意敲开了田小利办公室的大门。虽然感到惊讶,但田小利还是耐心和眼前的小姑娘交谈,并鼓励她再去试一试。在与田小利对话时,小颖对血管衰老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虑月余,她选择进入田小利的实验室。三年来,田小利注重培养她对科研的兴趣,常常鼓励她多看文献、用心感悟、明确科学问题,同时也注重发展她的实践能力,在科学研究、实验设计方面耐心指导、严格要求。

  小颖直言自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也没有十分突出。但田小利不唯分数,他觉得她聪明、勤奋、用心、动手能力强、有产出,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现如今,小颖正以本科生的身份参与田小利的实验室项目,同时,即将毕业的她也放弃了去其他名校深造的机会,选择留下做他的直博生,现在有多篇文章在写,在血管衰老的领域探索。

田小利指导学生做实验


  对于青年教师,田小利不吝提携与指导,为团队的持续发展铺路。学院的向阳教授提及,在他还没有正式入职南昌大学的时候,曾经请田小利帮忙修改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田小利认真地给为他修改了多项内容,为他最后成功立项提供了极大帮助。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只要年轻老师有需求,田小利都来者不拒。为了增加与学院8090后的接触机会,田小利建立了微信群。向阳教授如是道:田院长对我们生科院年轻老师的帮助非常大,也对学院整体团队建设有重大作用。

  然而,田小利的视野绝不仅仅是在一个学院或者一个学校的范围内,投身科研工作数十年,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才是他的毕生所求。正如他所言:人们所有的价值体现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设身处地的环境的时候,才有可能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存在。

人可以逃脱疾病,但不能逃脱衰老。当今的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因为衰老带来的损失约为1300亿元,老年健康更是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问题。

  田小利现阶段的目标是:把所做的研究转化为应用,致力于提供特色、科学的老年营养-运动干预的中国方案,为健康中国服务。不久前获批的科技部重点项目——“营养、运动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和干预作用,正是聚焦老年健康这一社会性问题而提出的研究项目。田小利愿意用毕生经历为人类健康铺路,任重而道远,他一直在路上。


转自央广网,原文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221421654949970&wfr=spider&for=pc

南昌大学人类衰老研究所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 Reserved
邮编:330031 Email: xiangyang@ncu.edu.cn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